Skip to Main Content

法学学科服务平台: 学术成果&学者

法学相关学术成果库

优秀大学师资

法学高被引中文论文(数据来自CNKI)

[1] 季卫东. 程序比较论 [J]. 比较法研究, 1993, (01): 1-46.

[2] 张维迎. 法律制度的信誉基础 [J]. 经济研究, 2002, (01): 3-13+92-93.

[3] 张文显. 法治与国家治理现代化 [J]. 中国法学, 2014, (04): 5-27. DOI:10.14111/j.cnki.zgfx.2014.04.018

[4] 王利明. 美国惩罚性赔偿制度研究 [J]. 比较法研究, 2003, (05): 1-15.

[5] 习近平. 加快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 [J]. 求是, 2015, (01): 3-8.

[6] 季卫东. 法律程序的意义——对中国法制建设的另一种思考 [J]. 中国社会科学, 1993, (01): 83-103.

[7] 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推进依法治国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N]. 人民日报, 2014-10-29 (001).

[8] 陈瑞华. 司法权的性质——以刑事司法为范例的分析 [J]. 法学研究, 2000, (05): 30-58.

[9] 刘作翔. 权利冲突的几个理论问题 [J]. 中国法学, 2002, (02): 56-71. DOI:10.14111/j.cnki.zgfx.2002.02.005

[10] 罗豪才,宋功德. 认真对待软法——公域软法的一般理论及其中国实践 [J]. 中国法学, 2006, (02): 3-24. DOI:10.14111/j.cnki.zgfx.2006.02.001

[11] 丁启明. 德国民事诉讼法[M]. 厦门大学出版社: 201511. 449.

[12] 崔之元. 美国二十九个州公司法变革的理论背景 [J]. 经济研究, 1996, (04): 35-40+60.

[13] 苏力. 法条主义、民意与难办案件 [J]. 中外法学, 2009, 21 (01): 93-111.

[14] 杨立新,韩煦. 被遗忘权的中国本土化及法律适用 [J]. 法律适用, 2015, (02): 24-34.

[15] 郭道晖. 权力的多元化与社会化 [J]. 法学研究, 2001, (01): 3-17.

[16] 郑成良. 论法治理念与法律思维 [J]. 吉林大学社会科学学报, 2000, (04): 3-10+96. DOI:10.15939/j.jujsse.2000.04.001

[17] 苏力. 解释的难题:对几种法律文本解释方法的追问 [J]. 中国社会科学, 1997, (04): 11-32.

[18] 姜明安. 软法的兴起与软法之治 [J]. 中国法学, 2006, (02): 25-36. DOI:10.14111/j.cnki.zgfx.2006.02.002

[19] 马长山. 智能互联网时代的法律变革 [J]. 法学研究, 2018, 40 (04): 20-38.

[20] 刘士国,牟宪魁,杨瑞贺. 日本民法典[M]. 中国法制出版社: 201802. 294.

[1] 张翔. 基本权利的双重性质 [J]. 法学研究, 2005, (03): 21-36.

[2] 韩大元. 宪法文本中“公共利益”的规范分析 [J]. 法学论坛, 2005, (01): 5-9.

[3] 胡锦光,王锴. 论我国宪法中“公共利益"的界定 [J]. 中国法学, 2005, (01): 18-27. DOI:10.14111/j.cnki.zgfx.2005.01.004

[4] 崔智友. 中国村民自治的法学思考 [J]. 中国社会科学, 2001, (03): 129-140+206-207.

[5] 张千帆. “公共利益”是什么?——社会功利主义的定义及其宪法上的局限性 [J]. 法学论坛, 2005, (01): 28-31.

[6] 夏勇. 中国宪法改革的几个基本理论问题 [J]. 中国社会科学, 2003, (02): 4-17+204.

[7] 韩大元. 论国家监察体制改革中的若干宪法问题 [J]. 法学评论, 2017, 35 (03): 11-22. DOI:10.13415/j.cnki.fxpl.2017.03.002

[8] 宋小卫. 略论我国公民的知情权 [J]. 法律科学.西北政法学院学报, 1994, (05): 14-18. DOI:10.16290/j.cnki.1674-5205.1994.05.003

[9] 徐汉明. 国家监察权的属性探究 [J]. 法学评论, 2018, 36 (01): 9-25. DOI:10.13415/j.cnki.fxpl.2018.01.002

[10] 林来梵. 人的尊严与人格尊严——兼论中国宪法第38条的解释方案 [J]. 浙江社会科学, 2008, (03): 47-55+126. DOI:10.14167/j.zjss.2008.03.013

[11] 李慎之. 修改宪法与公民教育 [J]. 改革, 1999, (03): 5-7.

[12] 张千帆. “公共利益”的困境与出路——美国公用征收条款的宪法解释及其对中国的启示 [J]. 中国法学, 2005, (05): 36-45. DOI:10.14111/j.cnki.zgfx.2005.05.003

[13] 汪习根,陈焱光. 论知情权 [J]. 法制与社会发展, 2003, (02): 62-74.

[14] 范进学. 定义“公共利益”的方法论及概念诠释 [J]. 法学论坛, 2005, (01): 15-19.

[15] 郝铁川. 论良性违宪 [J]. 法学研究, 1996, (04): 89-91.

[16] 周永坤. 论宪法基本权利的直接效力 [J]. 中国法学, 1997, (01): 20-28.

[17] 徐显明. 生存权论 [J]. 中国社会科学, 1992, (05): 39-56.

[18] 习近平. 在首都各界纪念现行宪法公布施行30周年大会上的讲话[N]. 人民日报, 2012-12-05 (002).

[19] 强世功. 中国宪法中的不成文宪法——理解中国宪法的新视角 [J]. 开放时代, 2009, (12): 10-39.

[20] 季卫东. 合宪性审查与司法权的强化 [J]. 中国社会科学, 2002, (02): 4-16+205.

[1] 应星. 作为特殊行政救济的信访救济 [J]. 法学研究, 2004, (03): 58-71.

[2] 王明远. 论我国环境公益诉讼的发展方向:基于行政权与司法权关系理论的分析 [J]. 中国法学, 2016, (01): 49-68. DOI:10.14111/j.cnki.zgfx.2016.01.003

[3] 吕忠梅. 再论公民环境权 [J]. 法学研究, 2000, (06): 129-139.

[4] 谢海定. 中国民间组织的合法性困境 [J]. 法学研究, 2004, (02): 17-34.

[5] 陈小君. 我国农村土地法律制度变革的思路与框架——十八届三中全会《决定》相关内容解读 [J]. 法学研究, 2014, 36 (04): 4-25.

[6] 吕忠梅. 论公民环境权 [J]. 法学研究, 1995, (06): 60-67.

[7] 孙宪忠. 推进农地三权分置经营模式的立法研究 [J]. 中国社会科学, 2016, (07): 145-163+208-209.

[8] 程令国,张晔,刘志彪. 农地确权促进了中国农村土地的流转吗? [J]. 管理世界, 2016, (01): 88-98. DOI:10.19744/j.cnki.11-1235/f.2016.01.009

[9] 齐爱民. 中华人民共和国个人信息保护法示范法草案学者建议稿 [J]. 河北法学, 2005, (06): 2-5. DOI:10.16494/j.cnki.1002-3933.2005.06.001

[10] 王利明,周友军. 论我国农村土地权利制度的完善 [J]. 中国法学, 2012, (01): 45-54. DOI:10.14111/j.cnki.zgfx.2012.01.001

[11] 王静. 中国网约车的监管困境及解决 [J]. 行政法学研究, 2016, (02): 49-59.

[12] 周佑勇. 行政法的正当程序原则 [J]. 中国社会科学, 2004, (04): 115-124.

[13] 马怀德. 公务法人问题研究 [J]. 中国法学, 2000, (04): 41-48. DOI:10.14111/j.cnki.zgfx.2000.04.005

[14] 罗豪才,袁曙宏,李文栋. 现代行政法的理论基础——论行政机关与相对一方的权利义务平衡 [J]. 中国法学, 1993, (01): 52-59. DOI:10.14111/j.cnki.zgfx.1993.01.010

[15] 吕忠梅. 环境公益诉讼辨析 [J]. 法商研究, 2008, (06): 131-137. DOI:10.16390/j.cnki.issn1672-0393.2008.06.016

[16] 陈冬华,胡晓莉,梁上坤等. 宗教传统与公司治理 [J]. 经济研究, 2013, 48 (09): 71-84.

[17] 陈兴良. 限权与分权:刑事法治视野中的警察权 [J]. 法律科学.西北政法学院学报, 2002, (01): 52-68. DOI:10.16290/j.cnki.1674-5205.2002.01.006

[18] 吕忠梅. “生态环境损害赔偿”的法律辨析 [J]. 法学论坛, 2017, 32 (03): 5-13.

[19] 彭岳. 共享经济的法律规制问题——以互联网专车为例 [J]. 行政法学研究, 2016, (01): 117-131.

[20] 姜明安. 公众参与与行政法治 [J]. 中国法学, 2004, (02): 28-38. DOI:10.14111/j.cnki.zgfx.2004.02.003

[1] 范愉. 非诉讼纠纷解决机制研究[M]. 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200006. 709.

[2] 张新宝. 从隐私到个人信息:利益再衡量的理论与制度安排 [J]. 中国法学, 2015, (03): 38-59. DOI:10.14111/j.cnki.zgfx.2015.03.003

[3] 王利明. 论个人信息权的法律保护——以个人信息权与隐私权的界分为中心 [J]. 现代法学, 2013, 35 (04): 62-72.

[4] 王利明. 惩罚性赔偿研究 [J]. 中国社会科学, 2000, (04): 112-122+206-207. [5] 张新宝. 互联网上的侵权问题研究[M]. 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200311. 453.

[6] 吴汉东. 人工智能时代的制度安排与法律规制 [J]. 法律科学(西北政法大学学报), 2017, 35 (05): 128-136. DOI:10.16290/j.cnki.1674-5205.2017.05.012

[7] 吴超鹏,唐菂. 知识产权保护执法力度、技术创新与企业绩效——来自中国上市公司的证据 [J]. 经济研究, 2016, 51 (11): 125-139.

[8] 刘有贵,蒋年云. 委托代理理论述评 [J]. 学术界, 2006, (01): 69-78.

[9] 王利明. 隐私权概念的再界定 [J]. 法学家, 2012, (01): 108-120+178. DOI:10.16094/j.cnki.1005-0221.2012.01.007

[10] 王利明. 论个人信息权在人格权法中的地位 [J]. 苏州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12, 33 (06): 68-75+199-200. DOI:10.19563/j.cnki.sdzs.2012.06.012

[11] 王利明. 合同法研究[M]. 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201104. 772.

[12] 王利明. 合同法研究[M]. 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201507. 779.

[13] 程啸. 论大数据时代的个人数据权利 [J]. 中国社会科学, 2018, (03): 102-122+207-208.

[14] 高富平. 个人信息保护:从个人控制到社会控制 [J]. 法学研究, 2018, 40 (03): 84-101.

[15] 范为. 大数据时代个人信息保护的路径重构 [J]. 环球法律评论, 2016, 38 (05): 92-115.

[16] 杨立新,王中合. 论网络虚拟财产的物权属性及其基本规则 [J]. 国家检察官学院学报, 2004, (06): 5-15.

[17] 梅夏英. 数据的法律属性及其民法定位 [J]. 中国社会科学, 2016, (09): 164-183+209.

[18] 龙卫球. 数据新型财产权构建及其体系研究 [J]. 政法论坛, 2017, 35 (04): 63-77.

[19] 王利明. 消费者的概念及消费者权益保护法的调整范围 [J]. 政治与法律, 2002, (02): 2-11. DOI:10.15984/j.cnki.1005-9512.2002.02.002

[20] 刘德良. 个人信息的财产权保护 [J]. 法学研究, 2007, (03): 80-91.

[1] 张明楷. 论刑法的谦抑性 [J]. 法商研究(中南政法学院学报), 1995, (04): 55-62. DOI:10.16390/j.cnki.issn1672-0393.1995.04.010

[2] 张明楷. 实质解释论的再提倡 [J]. 中国法学, 2010, (04): 49-69. DOI:10.14111/j.cnki.zgfx.2010.04.006

[3] 劳东燕. 公共政策与风险社会的刑法 [J]. 中国社会科学, 2007, (03): 126-139+206.

[4] 刘凌梅. 西方国家刑事和解理论与实践介评 [J]. 现代法学, 2001, (01): 152-154.

[5] 陈兴良. 宽严相济刑事政策研究 [J]. 法学杂志, 2006, (01): 17-25.

[6] 张明楷. 论帮助信息网络犯罪活动罪 [J]. 政治与法律, 2016, (02): 2-16. DOI:10.15984/j.cnki.1005-9512.2016.02.001

[7] 车浩. 刑事立法的法教义学反思——基于《刑法修正案(九)》的分析 [J]. 法学, 2015, (10): 3-16.

[8] 陈兴良. 社会危害性理论——一个反思性检讨 [J]. 法学研究, 2000, (01): 3-18.

[9] 陈兴良. 形式解释论的再宣示 [J]. 中国法学, 2010, (04): 27-48. DOI:10.14111/j.cnki.zgfx.2010.04.005

[10] 周光权. 积极刑法立法观在中国的确立 [J]. 法学研究, 2016, 38 (04): 23-40.

[11] 陈兴良. 刑法谦抑的价值蕴含 [J]. 现代法学, 1996, (03): 14-25+13.

[12] 张明楷. 论三角诈骗 [J]. 法学研究, 2004, (02): 93-106.

[13] 张明楷. 法益保护与比例原则 [J]. 中国社会科学, 2017, (07): 88-108+205-206.

[14] 何荣功. 社会治理“过度刑法化”的法哲学批判 [J]. 中外法学, 2015, 27 (02): 523-547.

[15] 张明楷. 刑事立法的发展方向 [J]. 中国法学, 2006, (04): 18-37. DOI:10.14111/j.cnki.zgfx.2006.04.002

[16] 劳东燕. 风险社会与变动中的刑法理论 [J]. 中外法学, 2014, 26 (01): 70-102.

[17] 于志刚. 网络犯罪与中国刑法应对 [J]. 中国社会科学, 2010, (03): 109-126+222.

[18] 张明楷. 论财产罪的非法占有目的 [J]. 法商研究, 2005, (05): 71-83. DOI:10.16390/j.cnki.issn1672-0393.2005.05.014

[19] 张明楷. 非法获取虚拟财产的行为性质 [J]. 法学, 2015, (03): 12-25.

[20] 陈兴良. 作为犯罪构成要件的罪量要素——立足于中国刑法的探讨 [J]. 环球法律评论, 2003, (03): 275-280.

[1] 卢代富. 国外企业社会责任界说述评 [J]. 现代法学, 2001, (03): 137-144.

[2] 赵旭东. 从资本信用到资产信用 [J]. 法学研究, 2003, (05): 109-123.

[3] 朱慈蕴. 资本多数决原则与控制股东的诚信义务 [J]. 法学研究, 2004, (04): 104-116.

[4] 唐清利. “专车”类共享经济的规制路径 [J]. 中国法学, 2015, (04): 286-302. DOI:10.14111/j.cnki.zgfx.2015.04.015

[5] 张守文. 论税收法定主义 [J]. 法学研究, 1996, (06): 57-65.

[6] 江平,孔祥俊. 论股权 [J]. 中国法学, 1994, (01): 73-82. DOI:10.14111/j.cnki.zgfx.1994.01.011

[7] 赵旭东. 资本制度变革下的资本法律责任——公司法修改的理性解读 [J]. 法学研究, 2014, 36 (05): 18-31.

[8] 司晓,曹建峰. 论人工智能的民事责任:以自动驾驶汽车和智能机器人为切入点 [J]. 法律科学(西北政法大学学报), 2017, 35 (05): 166-173. DOI:10.16290/j.cnki.1674-5205.2017.05.016

[9] 沈艺峰,许年行,杨熠. 我国中小投资者法律保护历史实践的实证检验 [J]. 经济研究, 2004, (09): 90-100.

[10] 杨东. 互联网金融的法律规制——基于信息工具的视角 [J]. 中国社会科学, 2015, (04): 107-126+206.

[11] 岳彩申. 民间借贷规制的重点及立法建议 [J]. 中国法学, 2011, (05): 84-96. DOI:10.14111/j.cnki.zgfx.2011.05.011

[12] 王利明. 我国证券法中民事责任制度的完善 [J]. 法学研究, 2001, (04): 55-69.

[13] 冯果,蒋莎莎. 论我国P2P网络贷款平台的异化及其监管 [J]. 法商研究, 2013, 30 (05): 29-37. DOI:10.16390/j.cnki.issn1672-0393.2013.05.014

[14] 谢海霞. 对赌协议的法律性质探析 [J]. 法学杂志, 2010, 31 (01): 73-76. DOI:10.16092/j.cnki.1001-618x.2010.01.021

[15] 杨东. 互联网金融风险规制路径 [J]. 中国法学, 2015, (03): 80-97. DOI:10.14111/j.cnki.zgfx.2015.03.005

[16] 马一. 股权稀释过程中公司控制权保持:法律途径与边界 以双层股权结构和马云“中国合伙人制”为研究对象 [J]. 中外法学, 2014, 26 (03): 714-729.

[17] 刘燕. 公司法资本制度改革的逻辑与路径——基于商业实践视角的观察 [J]. 法学研究, 2014, 36 (05): 32-56.

[18] 李长健. 论农民权益的经济法保护——以利益与利益机制为视角 [J]. 中国法学, 2005, (03): 120-134. DOI:10.14111/j.cnki.zgfx.2005.03.013

[19] 吴弘,徐振. 金融消费者保护的法理探析 [J]. 东方法学, 2009, (05): 13-22. DOI:10.19404/j.cnki.dffx.2009.05.002

[20] 朱慈蕴,沈朝晖. 类别股与中国公司法的演进 [J]. 中国社会科学, 2013, (09): 147-162+207-208.

[1] 陈卫东. 认罪认罚从宽制度研究 [J]. 中国法学, 2016, (02): 48-64. DOI:10.14111/j.cnki.zgfx.2016.02.004

[2] 陈瑞华. 认罪认罚从宽制度的若干争议问题 [J]. 中国法学, 2017, (01): 35-52. DOI:10.14111/j.cnki.zgfx.2017.01.003

[3] 陈光中,葛琳. 刑事和解初探 [J]. 中国法学, 2006, (05): 3-14. DOI:10.14111/j.cnki.zgfx.2006.05.001

[4] 陈瑞华. “认罪认罚从宽”改革的理论反思——基于刑事速裁程序运行经验的考察 [J]. 当代法学, 2016, 30 (04): 3-13.

[5] 孙笑侠. 司法权的本质是判断权——司法权与行政权的十大区别 [J]. 法学, 1998, (08): 35-37.

[6] 陈光中,马康. 认罪认罚从宽制度若干重要问题探讨 [J]. 法学, 2016, (08): 3-11.

[7] 陈瑞华. 刑事诉讼的私力合作模式——刑事和解在中国的兴起 [J]. 中国法学, 2006, (05): 15-30. DOI:10.14111/j.cnki.zgfx.2006.05.002

[8] 王明远. 论我国环境公益诉讼的发展方向:基于行政权与司法权关系理论的分析 [J]. 中国法学, 2016, (01): 49-68. DOI:10.14111/j.cnki.zgfx.2016.01.003

[9] 魏晓娜. 完善认罪认罚从宽制度:中国语境下的关键词展开 [J]. 法学研究, 2016, 38 (04): 79-98.

[10] 龙宗智. 印证与自由心证——我国刑事诉讼证明模式 [J]. 法学研究, 2004, (02): 107-115.

[11] 刘权. 目的正当性与比例原则的重构 [J]. 中国法学, 2014, (04): 133-150. DOI:10.14111/j.cnki.zgfx.2014.04.031

[12] 陈卫东. 我国检察权的反思与重构——以公诉权为核心的分析 [J]. 法学研究, 2002, (02): 3-19.

[13] 向朝阳,马静华. 刑事和解的价值构造及中国模式的构建 [J]. 中国法学, 2003, (06): 112-123. DOI:10.14111/j.cnki.zgfx.2003.06.015

[14] 苏力. 关于能动司法与大调解 [J]. 中国法学, 2010, (01): 5-16. DOI:10.14111/j.cnki.zgfx.2010.01.010

[15] 潘越,潘健平,戴亦一. 公司诉讼风险、司法地方保护主义与企业创新 [J]. 经济研究, 2015, 50 (03): 131-145.

[16] 陈瑞华. 程序正义论——从刑事审判角度的分析 [J]. 中外法学, 1997, (02): 69-77.

[17] 贺卫方. 中国司法管理制度的两个问题 [J]. 中国社会科学, 1997, (06): 116-129.

[18] 李浩. 民事审判中的调审分离 [J]. 法学研究, 1996, (04): 57-68.

[19] 王利明. 我国案例指导制度若干问题研究 [J]. 法学, 2012, (01): 71-80.

[20] 吕忠梅. 环境公益诉讼辨析 [J]. 法商研究, 2008, (06): 131-137. DOI:10.16390/j.cnki.issn1672-0393.2008.06.016

[1] 余劲松. 国际投资条约仲裁中投资者与东道国权益保护平衡问题研究 [J]. 中国法学, 2011, (02): 132-143. DOI:10.14111/j.cnki.zgfx.2011.02.013

[2] 吴汉东. 知识产权的私权与人权属性——以《知识产权协议》与《世界人权公约》为对象 [J]. 法学研究, 2003, (03): 66-78.

[3] 常凯. WTO、劳工标准与劳工权益保障 [J]. 中国社会科学, 2002, (01): 126-134+208.

[4] 吴汉东. 知识产权本质的多维度解读 [J]. 中国法学, 2006, (05): 97-106. DOI:10.14111/j.cnki.zgfx.2006.05.008

[5] 徐祥民. 环境权论——人权发展历史分期的视角 [J]. 中国社会科学, 2004, (04): 125-138+208.

[6] 吕忠梅. 论环境使用权交易制度 [J]. 政法论坛, 2000, (04): 126-135.

[7] 吴汉东. 关于知识产权私权属性的再认识——兼评“知识产权公权化”理论 [J]. 社会科学, 2005, (10): 58-64.

[8] 吴汉东. 知识产权国际保护制度的变革与发展 [J]. 法学研究, 2005, (03): 126-140.

[9] 王雪梅. 儿童权利保护的“最大利益原则”研究(上) [J]. 环球法律评论, 2002, (04): 493-497+431.

[10] 凯文·沃巴赫,林少伟. 信任,但需要验证:论区块链为何需要法律 [J]. 东方法学, 2018, (04): 83-115. DOI:10.19404/j.cnki.dffx.2018.04.010

[11] 王明远. 论碳排放权的准物权和发展权属性 [J]. 中国法学, 2010, (06): 92-99. DOI:10.14111/j.cnki.zgfx.2010.06.015

[12] 曾令良. 现代国际法的人本化发展趋势 [J]. 中国社会科学, 2007, (01): 89-103+207.

[13] 喻术红. 反就业歧视法律问题之比较研究 [J]. 中国法学, 2005, (01): 129-136. DOI:10.14111/j.cnki.zgfx.2005.01.016

[14] 王迁. 论提供“深层链接”行为的法律定性及其规制 [J]. 法学, 2016, (10): 23-39.

[15] 许多奇. 个人数据跨境流动规制的国际格局及中国应对 [J]. 法学论坛, 2018, 33 (03): 130-137.

[16] 习近平. 继往开来,开启全球应对气候变化新征程[N]. 人民日报, 2020-12-13 (002). DOI:10.28655/n.cnki.nrmrb.2020.012238

[17] 王德全. 试论Internet案件的司法管辖权 [J]. 中外法学, 1998, (02): 25-31.

[18] 黄宁,李杨. “三难选择”下跨境数据流动规制的演进与成因 [J]. 清华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17, 32 (05): 172-182+199. DOI:10.13613/j.cnki.qhdz.002634

[19] 王雪梅. 儿童权利保护的“最大利益原则”研究(下) [J]. 环球法律评论, 2003, (01): 108-119.

[20] 廖诗评. 国内法域外适用及其应对——以美国法域外适用措施为例 [J]. 环球法律评论, 2019, 41 (03): 166-178.

法学高被引英文论文(数据来自WOS核心合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