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kip to Main Content

历史学科服务平台: 学习支持

历史学科资源和服务导航

欢迎来到历史学科服务平台

必读书目推荐

  • 《左传》
  • 《尚书》
  • 《国语》
  • 《春秋》
  • 《诗经》
  • 《论语》
  • 《孟子》
  • 《周易》
  • 《史记》

  • 梁启超:《先秦政治思想史》,中华书局2015年
  • 晁福林:《春秋战国的社会变迁》,商务印书馆2011年
  • 晁福林:《夏商西周的社会变迁》,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10年
  • 晁福林:《先秦社会形态研究》,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3年
  • 张荫麟:《中国史纲》新版,中国友谊出版公司2009版。
  • 吴宗国:《中国古代官僚政治制度研究》,北京大学出版社2004年。
  • 朱凤翰:《商周家族形态研究》,天津古籍出版社2004年版。
  • 钱穆:《国史大纲》,商务印书馆1996年版。
  • 樊树志:《国史十六讲》,中华书局2006年版。
  • 李亚平:《帝国政界往事》(宋、明、清),北京出版社。
  • 《剑桥中国史》系列,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
  • 茅家琦:《太平天国通史》(3册),南京大学出版社1991年版。
  • 陈旭麓:《近代中国社会的新陈代谢》,上海人民出版社1992年版。
  • 茅海建:《天朝的崩溃——鸦片战争再研究》,三联书店1997年版。
  • 茅海建:《近代的尺度——两次鸦片战争军事与外交》,上海三联书店1997年版。
  • 章开沅、林增平主编:《辛亥革命史》(三卷),人民出版社1980年。
  • 戚其章:《甲午战争史》,人民出版社1990年版。
  • 林华国:《义和团运动史事考》,北京大学出版社1993年。
  • 罗荣渠:《现代化新论》,北京大学出版社1997年版。
  • 徐中约:《中国近代史》(The Rise of Modern China),香港中文大学出版社2001年版。
  • 周策纵:《五四运动史》,江苏人民出版社1996年版。
  • 郭德宏、王秀鑫:《中华民族抗日战争史》,中央党史出版社2005年。
  • 蒋廷黻:《中国近代史》,江苏人民出版社2014年。

 

  • 亨廷顿:《文明的冲突与世界秩序的重建》,新华出版社2002年。
  • 斯塔夫理阿诺斯:《全球通史》(上下两卷),北京大学出版社2004年。
  • 汤因比:《历史研究》,上海人民出版社2005年。
  • 布罗代尔:《文明史纲》,南宁: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03年。
  • 霍布丝鲍姆:《革命的年代》,中信出版社2014年。
  • 杰克逊·斯皮尔福格尔:《世界历史》,大象出版社2006年。
  • 加里·纳什:《美国人民:创建一个国家和一种社会》,北京大学出版社2008年。
  • 候建新:《社会转型时期西欧与中国》,高等教育出版社2005年。
  • 昆廷·斯金纳:《近代政治思想的基础》,商务印书馆2002年。
  • 彼得·盖伊:《启蒙时代(上):现代异教精神的兴起》,刘北成等译,上海人民出版社2015年。
  • 雅诺什·科尔奈:《社会主义体制:共产主义政治经济学》,中央编译出版社2007年。

中国

  • “二十四史”
  • 《资治通鉴》
  • 《史通》、《文史通义》
  • 梁启超:《中国历史研究法》及《补编》
  • 李大钊:《史学要论》
  • 翦伯赞:《历史哲学教程》
  • “20中国史学名著”书系,河北教育出版社。
  • 《白寿彝文集》,河南大学出版社2008年。
  • 王家范:《史家与史学》,广西师大出版社2007年。
  • 杜维运:《史学方法论》,北京大学出版社2006年。
  • 韩震主编:《历史观念大学读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8年版。

西方

  • 古奇:《十九世纪历史学与历史学家》,2册,耿淡如译,商务印书馆1989年。
  • J.W.汤普森《历史著作史》,上卷2册,谢德风译,商务印书馆1988年。
  • J.W.汤普森《历史著作史》,下卷2册,孙秉莹、谢德风译,商务印书馆1992年。
  • 贝奈戴托·克罗齐:《历史学的理论和实际》,傅任敢译,商务印书馆1982年。
  • 柯林武德:《历史的观念》,何兆武、张文杰译,商务印书馆1997年修订版。
  • 罗素:《论历史》,何兆武、肖巍、张文杰译,北京三联书店1991年。
  • 鲁滨孙:《新史学》,齐思和、林幼琪等译,商务印书馆,1964年。
  • 维科:《新科学》,朱光潜译,商务印书馆1997年。
  • 田汝康、金重远主编:《西洋现代史学流派》,上海人民出版社1982年。
  • 郭小凌:《克丽奥的童年》,辽宁大学出版社1994年。
  • 郭小凌:《西方史学史》,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1995年。
  • 郭圣铭:《西方史学史概要》,上海人民出版社1983年。
  • 何兆武,《历史与历史学》,(香港)牛津大学出版社1995年。
  • 何兆武、陈启能主编:《当代西方史学理论》,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96年。
  • 何兆武主编:《历史理论与史学理论─近现代西方史学著作选》,商务印书馆1999年。
  • 陈启能、于沛等主编:《西方史学的东方回响》,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0年。
  • 陈启能等主编:《史学理论大辞典》,安徽人民出版社,2000年。
  • 陈启能主编:《西方历史学名著提要》,江西人民出版社2001年。
  • 晏绍祥:《古典历史研究发展史》,华中师范大学出版社1999年。
  • 张广智、陈新:《西方史学史》第二版,复旦大学出版社2005版。
  • 王晴佳:《西方的历史观念——从古希腊到现代》,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2年。
  • 孙秉莹:《欧洲近代史学史》,湖南人民出版社1984年。

基本必读书目:

  • 梁启超:《清代学术概论》,上海古籍出版社1998年。
  • 梁启超:《中国近三百年学术史》,东方出版社1996年。
  • 钱穆:《中国近三百年学术史》,商务印书馆1998年。
  • 冯友兰:《中国现代哲学史》,广东人民出版社1999年。
  • 冯契:《中国近代哲学的革命进程》,上海人民出版社1989年。
  • 龚书铎:《中国近代文化探索》(增订本),北京师范大学1997年。
  • 龚书铎:《中国近代文化概论》,中华书局2000年。
  • 龚书铎:《社会变革与文化趋向——中国近代文化研究》,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5。
  • 冯天瑜:《中国文化史断想》,华中理工大学出版社1989年。
  • 冯天瑜:《中国元典文化十六讲》,郑州大学出版社2006年。
  • 朱维铮:《中国经学史十讲》,复旦大学出版社2002年。
  • 耿云志:《近代中国文化转型研究导论》,四川人民出版社2008年。
  • 余英时:《现代危机与思想人物》,三联书店2005年(《钱穆与新儒家》等)。
  • 艾恺:《世界范围内的反现代化思潮——论文化守成主义》,贵州人民出版社1991年。
  • 艾尔曼:《经学、政治和宗族——中华帝国晚期的常州今文学派研究》,江苏人民出版社1998。
  • 史华慈:《思想的跨度与张力:中国思想史论集》,中州古籍出版社2009年。
  • 王汎森:《中国近代思想与学术的系谱》,河北教育出版社2001年,吉林出版集团有限责任公司2011年新版。
  • 王汎森:《执拗的低音》,北京三联书店2014年。
  • 桑兵:《国学与汉学——近代中外学界交往录》,浙江人民出版社1999年。
  • 桑兵:《晚清民国的国学研究》,上海古籍出版社2001年。
  • 桑兵:《晚清民国的学人与学术》,中华书局2008年。
  • 罗志田:《权势转移——近代中国的思想、社会与学术》,湖北人民出版社1999年。
  • 罗志田:《激变时代的文化与政治——从新文化运动到北伐》,北京大学出版社2006年。
  • 罗志田:《变动时代的文化履迹》,复旦大学出版社2010年。
  • 葛兆光:《中国思想史》导论,复旦大学出版社2001年。
  • 葛兆光:《思想史研究课堂讲录——视野角度与方法》,三联2005年。
  • 郑大华:《晚清思想史》,湖南师范大学出版社2005年。
  • 郑大华:《民国思想史论》,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6年。
  • 杨念群、孙江、黄兴涛等人主编:《新史学》,第1~8卷,中华书局2007~2013年出版。
  • 龚书铎、董贵成:《50年来的中国近代思想史研究》,《近代史研究》1999年第5期。
  • 周积明:《20世纪的中国文化史研究》,《历史研究》1997年第6期。

拓展书目

(一)中西文化专题

  • 张国刚:《从中西初识到礼仪之争——明清传教士与中西文化交流》,人民出版社2003年。
  • 黄一农:《两头蛇:明末清初的第一代天主教徒》,上海古籍出版社2006年;清华大学出版社2015年修订版。
  • 肖清和:《“天会”与“吾党”——明末清初天主教徒群体研究》,中华书局2015年。
  • 丁伟志、陈崧:《中西体用之间——晚清中西文化观述论》,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97年。
  • 郑师渠:《晚清国粹派——文化思想研究》,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1997年。
  • 李细珠:《晚清保守思想的原型:倭仁研究》,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0年。
  • 胡逢祥:《社会变革与传统文化》,上海人民出版社2000年。
  • 喻大华:《晚清文化保守思潮研究》,人民出版社2001年。
  • 罗志田:《国家与学术:清季民初关于“国学”的思想论争》,北京三联书店2003年。
  • 郑大华:《论“东方文化派”》,《近代文化研究》第1辑,商务印书馆2007年。
  • 郑师渠:《欧战前后国人的现代性反省》,《历史研究》2008年第1期。
  • 沈卫威:《回眸“学衡派”》,人民文学出版社1999年。
  • 郑师渠:《在欧化与国粹之间——学衡派文化思想研究》,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1年。
  • 高恒文:《东南大学与“学衡派”》,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02年。
  • 彭鹏:《研究系与五四时期新文化运动——以1920年前后为中心》,中山大学出版社2003年。
  • 赵立彬:《民族立场与现代追求:20世纪20~40年代全盘西化思潮》,北京三联书店2005年。
  • 张源:《从人文主义到保守主义:〈学衡〉中的白璧德》,北京三联书店2009年。
  • 郭双林:《甲寅派与现代中国社会文化思潮》,人民出版社2015年。

(二)社会思潮专题1

  • 唐文权:《觉醒与迷误——中国近代民族主义思潮研究》,上海人民出版社1993年。
  • 吴雁南:《中国近代社会思潮》,四卷,湖南教育出版社1998年。
  • 陈胜粦:《近代中国社会思潮论集》,中山大学出版社2000年。(论文集)
  • 郭汉民:《晚清社会思潮研究》,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3年(《中国近代思想与思潮》,岳麓书社2004年)。
  • 高瑞泉:《中国近代社会思潮》,上海人民出版社2007年。
  • 朱华:《近代中国科学救国思潮研究》,人民出版社2010年。
  • 戚其章:《晚清社会思潮演进史》,中华书局2012年。

(三)社会思潮专题2

  • 郭颖颐:《中国现代思想中的唯科学主义》,江苏人民出版社1998年。
  • 江沛:《战国策派思潮研究》,天津人民出版社2001年。
  • 曹世铉:《清末民初无政府派的文化思想》,社会科学出版社2003年。
  • 方敏:《“五四”后三十年民主思想研究》,商务印书馆2003年。
  • 张太原:《〈独立评论〉与20世纪30年代的政治思潮》,社科文献出版社2006年。

(四)重要人物研究

  • 柯文:《在传统与现代性之间——王韬与晚清革命》,江苏人民出版社1998年。
  • 史华慈:《严复与西方》,江苏人民出版社1989年。
  • 黄克武:《惟适之安——严复与近代中国的文化转型》,社科文献出版社2012年。
  • 张灏:《梁启超与中国思想的过渡(1890~1907)》,江苏人民出版社1995年。
  • 艾恺:《最后的儒家——梁漱溟与中国现代化的两难》,江苏人民出版社1996年。
  • 罗志田:《再造文明的尝试——胡适传(1891-1929)》,中华书局2006年。
  • 郑大华:《张君劢传》,中华书局1997年。
  • 翁贺凯:《现代中国的自由民族主义:张君劢民族建国思想评传》,法律出版社2010年。

(五)现代学术专题

  • 陈平原:《中国现代学术之建立》,北京大学出版社1998年。
  • 赵世瑜:《眼光向下的革命——中国现代民俗学思想史论(1918~1937)》,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1999年。
  • 王先明:《近代新学——中国传统学术文化的嬗变与重构》,商务印书馆2000年。
  • 陈以爱:《中国现代学术研究机构的兴起——以北大研究所国学门为中心的探讨》,江西教育出版社2002年。
  • 徐雁平:《胡适与整理国故考论——以中国文学史研究为中心》,安徽教育出版社2002年。
  • 左玉河:《从四部之学到七科之学:学术分科与近代中国知识系统之创建》,上海书店2004年。
  • 孙宏云:《中国现代政治学的展开:清华政治学系的早期发展(1926—1937)》,北京三联书店2005年。
  • 刘龙心:《学术与制度:学科体制与现代中国史学的建立》,新星出版社2007年。
  • 复旦历史系编:《中国现代学科的形成》,上海古籍出版社2007年。
  • 卢毅:《“整理国故”运动与中国现代学术转型》,中共中央党校出版社2008年。

(六)学术名家专题

  • 王永兴:《陈寅恪先生史学述略稿》,北京大学出版社1998年。
  • 许冠三:《新史学九十年》,岳麓书社2003年。
  • 施耐德:《真理与历史——傅斯年、陈寅恪的史学思想与民族认同》,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8年。
  • 王学典:《顾颉刚和他的弟子们》,山东画报出版社2000年,中华书局2010年增订版。
  • 王汎森:《傅斯年:中国近代历史与政治中的个体生命》,北京三联书店2012年。
  • 陈怀宇:《在西方发现陈寅恪:中国近代人文学的东方学与西学背景》,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13年。
  • 刘贤:《学术与信仰——宗教史家陈垣研究》,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13年。

(七)观念史专题

  • 黄兴涛:《晚清民初现代“文明”和“文化”概念的形成及其历史实践》,《近代史研究》2006年第6期。
  • 金观涛、刘青峰:《观念史研究:中国现代重要政治术语的形成》,法律出版社2009年。
  • 黄兴涛:《“她”字的文化史》,福建教育出版社2009年。
  • 闾小波:《近代中国民主观念之生成与流变——一项观念史的考察》,江苏人民出版社2012。

(八)宗教专题——基督教

  • 顾卫民:《基督教与近代中国社会》,上海人民出版社1996年。
  • 吴义雄:《在宗教与世俗之间——基督教新教传教士在华南沿海的早期活动研究》,广东教育出版社2000年。
  • 齐小新:《口述历史分析——中国近代史上的美国传教士》,北京大学出版社2003年。
  • 王林:《〈万国公报〉研究》,齐鲁书社2004年。
  • 邢军:《革命之火的洗礼:美国社会福音与中国基督教青年会:1919~1937》,上海古籍出版社2006年。
  • 邹振环:《西方传教士与晚清西史东渐:以1815至1900年西方历史译著的传播与影响为中心》,上海古籍出版社2007年。
  • 王立新:《美国传教士与晚清中国现代化》,天津人民出版社2008年。
  • 刘家峰:《中国基督教乡村建设运动研究》,天津人民出版社2008年。
  • 杨天宏:《救赎与自救——中华基督教会边疆服务研究》,北京三联书店2010年。

(九)宗教专题——佛教

  • 何建明:《佛法观念的近代调适》,广东人民出版社1998年。
  • 肖平:《近代中国佛教的复兴——与日本佛教界的交往录》,广东人民出版社2003年。
  • 麻天祥:《晚清佛学与近代社会思潮》,河南大学出版社2005年。

(十)出版机构专题

  • [法]费夫贺、马尔坦著,李鸿志译:《印刷书的诞生》,广西师大出版社2006年。
  • [美]周绍明:著,何朝晖译:《书籍的社会史——中华帝国晚期的书籍与士人文化》,北京大学出版社2009年。
  • 王建辉:《文化的商务——王云五专题研究》,商务印书馆2000年。
  • 李家驹:《商务印书馆与近代知识文化的传播》,商务印书馆2005年。
  • 史春风:《商务印书馆与中国近代文化》,北京大学出版社2006年。
  • 周其厚:《中华书局与近代文化》,中华书局2007年。

(十一)教科书专题

  • 王建军:《中国近代教科书发展研究》,广东教育出版社1996年。
  • 汪家熔:《民族魂——教科书变迁》,商务印书馆2008年。
  • 毕苑:《建造常识:教科书与近代中国文化转型》,福建教育出版社2010年。
  • 吴小鸥:《中国近代教科书的启蒙价值》,福建教育出版社2011年。

(十二)近代大学专题

  • 金以林:《近代中国大学研究:1895~1949》,中央文献出版社2000年。
  • 苏云峰:《从清华学堂到清华大学》,北京三联书店2001年。
  • 王东杰:《国家与学术的地方互动——四川大学国立化进程》,北京三联书店2005年。
  • 王李金:《中国近代大学创立和发展的路径——从山西大学堂到山西大学(1902-1937)的考察》,人民出版社2007年。
  • 许小青:《政局与学府:从东南大学到中央大学(1919-1937)》,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9年。
  • 章博:《近代中国社会变迁与基督教大学的发展:以华中大学为中心的研究》,华中师范大学出版社2010年。
  • 易社强:《战争与革命中的西南联大》,九州出版社2012年。
  • 刘超:《清华大学与国民政府的冲突及合作(1928—1935)》,天津人民出版社2015年。
  • 魏定熙:《权力源自地位:北京大学、知识分子与中国政治文化,1898~1929》,江苏人民出版社2015年。

中国近代学术史

  • 梁启超:《中国近三百年学术史》,东方出版社1996年。
  • 钱穆:《中国近三百年学术史》,商务印书馆1998年。
  • 《中国学术思想研究辑刊》书系,(台湾)花木兰文化出版社2015年。
  • 陆胤:《政教存续与文教转型:近代学术史上的张之洞学人圈》,北京大学出版社2015年。
  • 龚书铎:《清代学术史论》,故宫出版社2014年。
  • 蒋广学:《中国学术思想史纲要》,南京大学出版社2014年。
  • 邝士元:《中国学术思想史》,上海三联书店2014年。
  • 柴德赓:《清代学术史讲义》,商务印书馆2013年。
  • 江湄:《创造“传统”:梁启超、章太炎、胡适与中国学术思想史典范的确立》,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13年。
  • 邱运华:《静默的旋律:学术史与文化研究》,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13年。
  • 曹聚仁:《中国学术思想史随笔》,北京三联书店2012年。
  • 罗志田:《裂变中的传承:20世纪前期的中国学术与文化》,中华书局2009年。
  • 罗志田:《再造文明的尝试:胡适传(1981-1929)》,中华书局2006年。
  • 余英时:《论戴震与章学诚:清代中期学术思想史研究》,北京三联书店2012年。
  • 余英时:《重寻胡适历程:胡适生平与思想再认识》,上海三联书店2012年。

文献学通讲

  • 黄永年《古籍版本学》,凤凰出版社
  • 王欣夫《文献学讲义》,上海古籍出版社

目录学

  • 余嘉锡《目录学发微》 ,岳麓书社
  • 来新夏《古典目录学浅说》,中华书局

版本学

  • 李致忠《古书版本学概论》,北京图书馆出版社
  • 钱存训《书于竹帛——中国古代的文字记录》,上海书店
  • 叶德辉《书林清话》,中华书局
  • 严佐之《古籍版本学概论》,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
  • 曹之《中国古籍版本学》,武汉大学出版社
  • 姚伯岳《版本学》,北京大学出版社
  • 程千帆、徐有富《校雠广义·版本编、典藏编》,齐鲁书社
  • 孙毓修等《中国雕版源流史+中国书史》,上海古籍出版社
  • 李致忠《古书版本鉴定》,北京图书馆出版社
  • 《中国版本文化丛书》,江苏古籍出版社

校勘学

  • 陈垣《校勘学释例》,中华书局
  • 陈垣《史讳举例》,中华书局
  • 王叔岷《斠雠学》,中华书局
  • 程千帆、徐有富《校雠广义·校勘编》,齐鲁书社
  • 张舜徽《中国古代史籍校读法》,中华书局
  • 王念孙《读书杂志》,江苏古籍出版社
  • 王引之《经义述闻》,江苏古籍出版社
  • 张元济《校史随笔》,上海古籍出版社
  • 倪其心《校勘学大纲》,北京大学出版社
  • 国务院古籍整理出版规划小组编《古籍点校疑误汇录》, 中华书局

学术素养培训与讲座

学术素养训练营

图书馆秋季学期学术素养训练营开营啦!训练营紧随时代发展,密切关注学术信息应用最新动向,以资源在学术研究场景中的应用为线索,突出集中训练、问题导向、重实践操作特点,强调训练内容与学习科研实际需求相契合,即学即用,辅助学术能力快速提升。

活动地点:图书馆三层培训教室310-1(多媒体学习中心西侧)

注意事项:

1. 活动按期次扫码报名

2. 请扫码入群获取持续的学术素养支持服务

联系方式:杨老师 58802934 yangb@bnu.edu.cn

群号码:828460810

第一期 学术研究之门:资源导航
作为学术旅程的起点,深入了解学术资源至关重要。本期训练营围绕学术资源这一重要基础,带你全景扫描图书馆的资源宝藏。同时积极关注传统资源检索与AIGC生成内容的协同优化,通过案例实践,探索各类型学术资源内容的具体应用场景。

活动一 图书馆资源使用攻略
主讲人:韩丽
讲座内容:图书馆资源种类多、学术性强,既包括纸本资源,更有丰富的电子馆藏,是个巨大的文献宝藏。本讲将详细介绍如何结合不同需求定位图书馆各类资源,快速找到所需文献。针对读者常见问题讲解文献检索的方法技巧,帮助大家高效利用图书馆。
活动时间:9月24日(周三) 晚6:00-7:30

活动二 AIGC与传统检索协同应用场景下的案例实践
主讲人:高冉
讲座内容:AIGC浪潮正深刻改变着各个领域,信息检索也不例外。然而,能否完全依赖AIGC?答案显然是否定的,我们还需要思考:幻觉问题与数据透明度:AIGC可能存在事实性错误,且其训练数据的来源和覆盖范围往往不够透明,如何确保其生成的信息准确可靠?算力与资源限制:受限于算力与资源获取权限,AIGC在调用海量学术资源时,难以兼顾全面性和精准性,仍需传统检索方法作为补充。文献筛选标准:AIGC如何筛选和推荐文献?其标准是否符合研究者的实际需求?如何优化其推荐机制?路径依赖风险:AI时代提供了新的信息查询途径,但过度依赖单一渠道可能导致信息偏差,甚至误导研究方向……面对上述问题,本讲将以具体实践案例为基础,探讨AIGC与传统检索相互协同下的信息检索应用策略,帮助研究者高效、精准地获取所需信息。
活动时间:10月13日(周一) 晚6:00-7:30


第二期 学术研究之法:文献调研
文献调研是学术研究的起点和基础,本期训练营围绕文献调研所需要的基本技能:掌握文献调研的基本策略和方法、学习使用AI辅助文献调研功能、了解研究热点追踪和挖掘的基本途径,通过问题导向、理论讲解、实践操作,迅速掌握文献调研技能,并应用到实际的学习和研究主题中去。

活动一 文献调研方略
主讲人:俞紫梅
讲座内容:“文献调研”是贯穿学术论文选题、写作全过程的一项极为重要的工作,深入、全面的文献调研,有助于了解最新研究进展和重要的研究成果。本讲以实例为线索,重点讲解文献调研的基本方法和步骤,以及AI辅助文献调研功能的使用。
活动时间:10月20日(周一) 晚6:00-7:30

活动二 研究热点追踪挖掘
主讲人:毛芸
讲座内容:本讲主要讲解如何基于Web of Science平台系列数据库和Scopus/SciVal数据库,发现并跟踪全球最重要的科研和学术论文,识别重要研究机构和专家学者,以快速发现学科前沿与热点。
活动时间:10月22日(周三) 晚6:00-7:30


第三期 学术研究之器:工具助力
工具的高效应用在提升学术研究效率中扮演着重要角色。本期训练营围绕学术研究及人工智能时代必备工具,通过知识点讲解、案例展示、实践操作等途径,训练同学们利用工具高效编写长文档、文献高效管理、文献可视化、智能体搭建以及AI工具辅助文献高效检索等实用技能,让学习与科研效率事半功倍。
活动一 利用Word高效编写学位论文等长文档
主讲人:杨雪萍
讲座内容:本讲介绍如何高效编辑Word文档,以规范有效编写学位论文文档为例,讲解应用样式和格式统一文档风格、图表题注与引用、多系列页码设置等,同时分享Word实用小技巧,如去除页眉横线、快速查找替换同类字符等。
活动时间:11月3日(周一) 晚6:00-7:30

活动二 知网研学文献管理软件实操
主讲人:俞紫梅
讲座内容:参考文献管理工具可以帮您对文献进行有序分组与分析,以便于阅读、标记与查找。还可在写作过程中自动生成符合要求的参考文献格式,大大提高写作效率。本讲理论讲解与实践操作相结合,系统讲授如何运用知网研学软件实现文献资料的高效管理与应用。
活动时间:11月5日(周三) 晚6:00-7:30

活动三 文献可视化分析构建知识图谱
主讲人:张谦
讲座内容:随着文献数量与日俱增,是否有工具能帮我们发现文献间的关系、找出重点文献、发现时序变迁、补充文献调研的漏网之鱼、发现重要作者和机构呢?本讲以HistCite、CiteSpace、VOSviewer为例,介绍文献可视化分析工具的共性和特性,以及如何使用这些工具辅助文献调研,构建知识图谱。
活动时间:11月10日 (周一)晚6:00-7:30

活动四 从零开始构建你的个人智能体
主讲人:王晓宇
讲座内容:在生成式人工智能技术蓬勃发展的当下,掌握高效AI工具已成为提升科研、教学与办公效能的关键。本次讲座结合情境化任务驱动教学,手把手带领同学们初步创建属于自己的个人智能体&AI助手,解锁效率提升新路径,助力学术研究、日常办公与个人学习的数字化转型。
活动时间:11月12日 (周三)晚6:00-7:30

活动五 AI工具探索及在查阅文献中的应用
主讲人:毛芸
讲座内容:人工智能技术通过智能化工具和海量数据处理能力显著提升了我们学习效率与科研创新速度。借助生成式人工智能工具,能够在我们搜索和阅读文献时精准定位文献,有效缓解信息过载问题,并辅助精读文献。本讲主要介绍生成式AI工具,特别是AI搜索阅读类工具如何辅助我们查阅文献,包括AI搜索工具类型及特点、提示词技巧、应用举例以及AI搜索的局限等。
活动时间:11月17日(周一) 晚6:00-7:30


第四期 文以载道:写作 写作!
本期训练营围绕学术论文写作,从综述写作的范围、结构及需要回避的问题,到学术论文的结构和写作要点,以及利用AI工具辅助写作三个角度,训练和提高独立写作能力。同时引导师生关注AI工具应用可能引发的伦理与学术诚信问题,了解针对AIGC生成内容的知识产权保护与侵权防范。

活动一 文献综述写作
主讲人:仝卫敏
讲座内容:文献综述既可以最大程度的避免重复,进一步指导研究工作,又是与本领域同行的良好对话。本讲将介绍如何撰写一个合格的文献综述,包括综述的范围、结构以及需要避免的问题。
活动时间:11月24日 (周一)晚6:00-7:30

活动二 学术论文写作与投稿
主讲人:李书宁
讲座内容:论文写作贯穿同学们整个学习和科研过程。本次讲座从了解学术论文写作的基本规范出发,以编辑和审稿人的视角,带您深入了解学术论文的结构、各部分的写作要点、注释及参考文献规范等,提高独立写作能力。
活动时间:11月26日 (周三)晚6:00-7:30

活动三 AI工具辅助写作及AI伦理与学术诚信
主讲人:杨波
讲座内容:人工智能技术飞速发展,AI写作工具已成为学术研究和论文写作的高效助手。本次讲座将介绍生成写作大纲、生成研究综述、生成图表等AI内容生成工具,及AI辅助下的内容提示、扩展、改写、语法检查等辅助工具,帮助读者提升写作效率。同时,聚焦AI辅助写作中的关键伦理问题,通过真实案例分析与互动交流,探讨如何合理、透明地使用AI工具,引导读者建立合规使用AI的实践准则,明确“工具辅助”与“学术不端”的边界。
活动时间:12月1日 (周一)晚6:00-7:30

活动四 AIGC生成内容的知识产权保护与侵权防范(珠海)
主讲人:刘志(珠海)
讲座内容:当前,AI技术快速推广应用,每一位使用AI直接创作或辅助创作的用户,都需要了解如何规避AI创作过程中的知识产权侵权风险、如何保护自己的AI创作成果(AIGC)的法律问题。本次讲座关注AI文字写作、AI文生图、AI文生视频等过程中的侵权风险防范及侵权认定问题,为使用AI助力教学与科研的师生提出AIGC成果的知识产权保护和侵权防范建议。
活动时间:12月3日(周三)晚6:00-7:30

听讲方式:长江雨课堂进班邀请码

  • 公共选修课教学
  • 一、本科生公选课

    1.课程名称《信息资源检索与利用》

    2.课时与学分:32学时2学分,每学期开设

    3.课程对象及选课方式:

    本课程为学校平台公共任选课程,授课对象是本校大二到大四的本科生。学生每学期末通过北京师范大学教务网络管理系统选修该课程,每学期1个班,每班限报60人。

    4.课程内容:

    本课程旨在唤醒大学生的信息意识,并指导他们掌握一些学习和科研中必备的信息检索方法,熟悉主要信息资源的利用方法,初步学会利用信息检索这一手段来定位、收集、管理、评估及利用各种有效信息,从而使他们能够从文献收集与评估的过程中体验全新的学习与科研方法,成为具有终生学习能力的人才。

    5.教学方式:

    本课程注重学生的动手能力,创造上机条件安排一定的课时进行检索实习;同时尽量利用多媒体教室管理软件进行充分演示,达到最佳讲授效果。教学过程中会利用我校Blackboard网络教学平台(BB)发布课程文档、作业、调查和测验,加强师生互动,为学生提供更多的学习途径。

    6.考核方式:

    主要通过期中、期末两次作业考核。

    授课教师:高冉

    电子邮箱:gaoran@bnu.edu.cn

    联系电话:58802934

    二、研究生研究方法类公选课

    1.课程名称:《人文社科信息检索与管理》、《理科学术信息检索与管理》

    2.课时与学分:32学时2学分,分学期开设

    3.课程对象及选课方式:

    《人文社科信息检索与管理》为研究生研究方法类必修课程,授课对象为人文社科类学位硕博士研究生。学生可通过北京师范大学研究生系统选修该课程,秋季学期1个班,每班限报60人。

    《理科学术信息检索与管理》为研究生研究方法类必修课程,授课对象为理科类学位硕士研究生,学生可通过北京师范大学研究生系统选修该课程,秋季学期1个班,每班限报60人。

    4.课程内容:

    课程注重让研究生在攻读学位期间学会通过文献信息的搜集、整理和挖掘来辅助专业学习和研究,并从中学会形成自己的观点、独立撰写论文、展示成果等一系列过程需要的技能。本课程将逐步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使他们即使身处快速发展的环境之下,也能准确判断信息、进行有效筛选,在保持信息敏感度的同时,具备独立思考的能力。

    5.教学方式:

    本课程注重学生的动手能力,优先安排在多媒体教室,便于随时安排检索实习;同时利用多媒体教学软件演示,达到最佳讲授效果。教学过程中会利用我校指定的教学平台发布课程文档、作业、调查和测验,加强师生互动,为学生提供更多的学习途径。

    6.考核方式:

    主要通过期中、期末两次作业考核。

    授课教师:仝卫敏(人文社科)毛芸(理科)

    电子邮箱:tongwm@bnu.edu.cn maoyun@bnu.edu.cn

    联系电话:58802934

    三、信息素养慕课:《面向未来的信息素养——学术启航必修课》

    在本科生、研究生三门信息素养公选课多年教学实践的基础上,吸收借鉴国内外已有信息素养慕课优点,2022年春季我们正式启动信息素养慕课课程的建设。课程立足教师教育特色,经历多轮次试讲、磨课,于2024年10月21日正式上线。本课程主要讲授数字时代学习、教学、科研必备的基本技能和方法。课程围绕信息资源的类型与特点、选择与评价、不同类型学术信息资源的获取与利用、信息资源管理与可视化分析,以及利用已有信息创造新知识的学术科研全流程,逐一拆解。

    1. 慕课名称:《面向未来的信息素养——学术启航必修课》

    2. 慕课平台:本课程在 学堂在线 - 精品在线课程学习平台 和 学银在线 两个平台同时上线

    面向未来的信息素养——学术启航必修课 - 北京师范大学 - 学堂在线

    面向未来的信息素养—学术启航必修课 学银在线

    1)学堂在线

    电脑端访问课程网址:https://www.xuetangx.com/course/bnuP12051013597

    2)学银在线

    电脑端访问课程网址: https://www.xueyinonline.com/detail/252750137

    友情提示:初次访问学银在线的机构用户请选择新用户注册,并完成单位验证,填写所属机构、姓名等信息,系统若提示未查到该账号,点击“知道了”, 即可正常学习。

    3. 选课对象:

    全国各类高校本科生及以上在读学生

    具备大学本科学历的广大社会学习者

    特别适合:

    全国师范院校在读师范生、基础教育领域的中小学教师群体

    信息海洋,学术启航

    欢迎选修《面向未来的信息素养——学术启航必修课》慕课

    祝您学术、科研、教学起跑腾飞!